胎圈用鋼絲的生產(chǎn)工藝是怎樣的?
胎圈用鋼絲的生產(chǎn)工藝主要包括以下步驟:
首先是原料準備,要選擇符合要求且無銹蝕、無裂紋等缺陷的鋼材。
接著是預處理工序,包含放線架、剝殼機、砂帶機和第一水洗槽等處理環(huán)節(jié)。
然后進入拉拔工序,有涂硼槽、拉絲機、校直器、脫脂槽、電解堿洗槽、第二水洗槽和第一烘箱等操作。
之后是回火工序,依次有回火裝置、水冷槽、酸洗槽和第三水洗槽。
再然后是電化鍍工序,包括在電解酸洗槽內(nèi)進行電解酸洗和在電化鍍槽內(nèi)進行電化鍍錫銅,這一工序中電化鍍機構(gòu)里的電解酸洗槽有至少 3 個酸洗溢流盤,里面設有電極體,電化鍍槽也有至少 1 個電化鍍溢流盤和相應電極體。電化鍍完成后是一系列水洗和堿洗等處理。
最后是后處理工序,包括涂層槽、風機和收線機。
在具體的生產(chǎn)中,胎圈鋼絲按生產(chǎn)工藝可分冷拉和回火兩種,強度級別有一般強度和高強度,鍍層方式有化鍍和電鍍等。
胎圈鋼絲不僅要求高強度,還需較高的屈強比來減小鋼絲的蠕變,從而延長輪胎使用壽命。其主要工藝性能要求有平直性和殘存扭轉(zhuǎn),3m長的鋼絲試樣應在兩條相距 600mm平行線內(nèi)保持平整,不得呈“S”形,9m長度的鋼絲環(huán)繞自身軸線旋轉(zhuǎn)角度不小于 360°。
若鋼絲平直性或殘存扭轉(zhuǎn)不合格,會導致鋼絲圈變形、脫膠和胎圈鋼絲刺出等質(zhì)量問題。
鋼絲與橡膠的粘合性能取決于鋼絲和橡膠配方,當橡膠配方一定時,影響粘合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胎圈鋼絲鍍層成分、鍍層厚度以及表面狀況。比如鍍紫銅胎圈鋼絲較鍍青銅胎圈鋼絲粘合力低,冷拉胎圈鋼絲粘合力更低。而青銅鍍層不僅粘合性能好,還耐腐蝕,附膠率高。此外,胎圈鋼絲表面鍍層厚度對粘合性能也很關(guān)鍵,鍍層過厚或過薄都不利。
最新問答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