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叉臂式獨立懸架的技術發展歷程是怎樣的?

雙叉臂式獨立懸架的技術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初。

早期雙叉臂懸掛首次出現在汽車上,其主要特點是兩個 A 字臂結構,用于支撐車輛重量并吸收道路震動,常用金屬材料如鋼或鋁制成。

隨著汽車工業發展,工程師對其進行改進。使用更輕材料、優化幾何形狀、提高制造工藝,還通過調整 A 字臂長度提高穩定性和操控性。

20 世紀 80 年代,一些高級轎車把空氣懸掛系統用于雙叉臂懸掛,能根據行駛條件自動調節懸掛剛度,提供更好舒適性和操控性,在豪華轎車中廣泛使用。

近年來,可調懸掛系統出現,允許駕駛員按駕駛條件和路況調整懸掛剛度,有的雙叉臂懸掛還和其他懸掛系統結合,提供更廣泛剛度調整和更高性能。

傳統雙叉臂懸掛采用單導向結構,減震和轉向由兩個獨立機構控制,都只具備單導向性。后來不斷優化,衍生出雙向控制結構,像標致 407 前懸采用的改進型雙叉臂懸掛,用轉向節和轉向節支掛取代上下控制臂約束車輪的狀況,新結構讓零件受力小,可靠性提高,動態效能改善,主銷傾角和外傾角變小,方向盤自動回正效果更明顯。

雙叉臂式獨立懸架還有個有趣名字叫雙愿骨式懸架,源于西方圣誕節火雞骨頭。它和麥弗遜式懸架有血緣關系,共同點是下控制臂結構相似,不同在于雙叉臂式懸架多了上控制臂,增強了可靠性和穩定性。

麥弗遜懸架結構簡單,部件一專多能,應用多在小型或中型轎車,級別再高就力不從心。

在常見集中式獨立懸架結構中,雙叉臂懸架操控性出色,大多數性能跑車和 F1 賽車都用。低位雙叉臂多用于跑車和方程式賽車,高位雙叉臂用于中高端 SUV 和轎車。

經過多年發展,雙叉臂懸架在一些車型中不斷升級演變,像 Model3 將 A 型下控制臂變成兩根一字型控制臂,奧迪 Q7 則將上下 A 型控制臂都升級成兩根一字型控制臂。控制臂數量越多,利于提升懸架性能,但對設計和調校能力要求越高。

特別聲明:本內容來自用戶發表,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。

車系推薦

極氪001
極氪001
25.90-32.90萬
獲取底價
風云T9
風云T9
12.99-19.39萬
獲取底價
探岳
探岳
19.89-25.99萬
獲取底價

最新問答

國內知名的微創補漆品牌有“卡嘉易”等。“卡嘉易”由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畢業生帶領的創業團隊推出,補漆筆適配市面眾多汽車品牌與顏色,加盟店鋪超百家。團隊積累了大量車漆顏色卡,幾乎涵蓋所有車漆顏色。而且,該品牌在樹脂、配色等方面做出多項改進并申
奧迪 Q5 更換電瓶需留意諸多方面。首先要選對電瓶型號,常見原廠品牌有瓦爾塔 AGM-H7-80AH 和風帆 6-QW-60。其位置在后備箱備胎下,安裝時正負極接線務必正確對應,建議由專業人員操作以防數據清零,若數據清零可能需重新設置。更換
有按年代分類的豐田車系相關圖片,但要找到所謂“大全”圖片較難,畢竟豐田歷史悠久、車型眾多。從 1935 年的 G1 型貨車開啟造車之路,到如今的 MIRAI 氫燃料電池車,豐田在不同年代都推出了經典車型。如 60 年代的卡羅拉,80 年代的
軒逸舒適版的空間布局整體較為合理。從乘坐空間來看,無論是前排還是后排,都能為乘客提供舒適的體驗。以常見款型為例,其軸距達 2700mm,后排腿部空間寬裕,滿足日常家用毫無問題。不過,在儲物空間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,比如部分車型后備廂因不支持后
上劃加載更多內容
AI選車專家